简介
所谓布局容器,就是页面的整体结构,一般来说就是<header>,<footer>,<aside>,<main>
等构成的页面总体架构,官网的示例图如下
container
容器,里面才是上面4个子组件且只能是上面4个之一,下面依次分析每个组件的源码 Container组件
顾名思义,它是一个容器组件,承载子组件,容器组件应该有什么样的特性,无非就是块状,高度自适应等,Element加了一条规则:当子元素中包含 <el-header>
或 <el-footer>
时,全部子元素会垂直上下排列,否则会水平左右排列,这是不是很神奇,下面上代码来探究一下原理,代码
复制代码
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文件vue组件形式,只不过样式部分被分离出去了,首先来看template
部分,发现其实就是<section>
的封装而已,后面的组件也都采用了利于SEO的语义化tag标签而不是div,其实它们本质上就是块状元素,功能和div是一样的,注意<section>
里面的<slot>
,这就是承载子组件的插槽,如果不写则将会没有任何子元素,且是一个匿名插槽,接下来我们来看样式,el-container
这个类
@import "mixins/mixins";@include b(container) { display: flex; flex-direction: row; flex: 1; flex-basis: auto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min-width: 0; @include when(vertical) { flex-direction: column; }}复制代码
可以看出<section>
其实是flex布局,且默认方向为横向,其中flex-basis:auto
设置其基准长度为自适应,这里的flex:1
表示如果container被父container包围,那么它会分配剩余的宽或高
isVertical
是一个计算属性,首先判断是否有direction
属性,如果有则直接返回水平还是垂直方向布局,如果没有则通过判断子元素来确定布局方向,重点就是这里的代码了 isVertical() { ... return this.$slots && this.$slots.default ? this.$slots.default.some(vnode => { const tag = vnode.componentOptions && vnode.componentOptions.tag; return tag === 'el-header' || tag === 'el-footer'; }) : false;}复制代码
它是一个3元运算符,首先判断this.$slots&& this.$slots.default
,如果不存在直接返回false,不存在的情况就是子元素为空。this.$slots
是组件的实例属性,组件是可复用的Vue的实例,和 new Vue()一样是实例,因此有以下属性
this.$slots.default
返回了所有没有被包含在具名插槽中的子元素,如果这些子元素存在,那么开始依次遍历这些子元素,注意 some
高阶函数的使用,这里就是要在所有子元素中查看是否存在 <el-header>
或者 <el-footer>
, some
所遍历的数组只要有一个为true,则整体返回true,否则为false,而 every
则是要所有都是true才返回true,这里的高阶函数简化了代码量,如果用一般的for循环显得不那么优雅 接下来是如何判断子元素是<el-header>
或者<el-footer>
,这里首先要明确this.$slots.default
是个数组,里面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VNode
,VNode
是虚拟dom中的虚拟节点,当组件被编译时,每个<...>
就会生成一个虚拟的节点,大致结构如下图
componentOptions
里面才包含元素的tag名称,注意VNode的tag不是我们想要的,进入Vue源码查找相关代码 const vnode = new VNode( `vue-component-${Ctor.cid}${name ? `-${name}` : ''}`, data, undefined, undefined, undefined, context, { Ctor, propsData, listeners, tag, children }, asyncFactory )复制代码
发现第一个参数就是tag,其实是有前缀的,而componentOptions
是{ Ctor, propsData, listeners, tag, children }
这么个对象,代表组件选项属性,这里面的tag才是我们想要的,打印出VNode证明了上面的说法
因此这里给我们一个怎么判断子元素类型的一个启发方法,可以借鉴。综上,这个计算属性的函数就能够通过子元素来判断自身flex的布局方向了
Footer组件
由于剩下的组件都很相似,这里就分析一个Footer
,代码如下
复制代码
由此可见仍然是封装了原生的<footer>
,并有一个默认高度,footer本质上就是一个块状元素而已,下面来查看scss代码
@import "mixins/mixins";@import "common/var";@include b(footer) { padding: $--footer-padding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flex-shrink: 0;}复制代码
注意flex-shrink:0
这个代码,这表示当父容器宽度不够时,footer不会收缩而是保持原本的宽度,也就是说footer是永远不会被压缩,就算超出容器。flex-shrink
默认为1,也就是所有元素等比例收缩,对于下图这种形式的布局
flex-shrink
都是0,也就是不会压缩,而main中的代码 flex:1
表示了只有main会被压缩或者扩张,flex:1是 flex:grow:1,flex:shrink:1,flex-basis:auto
的简写,又因为 flex:grow
默认值为0,所以只有main会被压缩或扩张,header和footer都不变 总结
综上,整个布局其实就是对原生的封装,主要就是container
的处理,如果浏览器不支持flex,则上述布局无效